我國近代的海軍建設可溯自遜清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年),當時之海軍具有濃厚之地方色彩,建設與發展缺乏整體長遠的規劃,以致所投入之人力物力均未能有效運用,將列強的侵略拒於海岸線以外,民國肇建後,國父倡議建設海軍,各地也相繼成立海軍學校,但因舊有地方勢力的影響仍然相當龐大,各自為政、相互抗衡的結果,亦使得整體力量無從發揮。抗戰勝利後,政府有鑑於海洋資源與海上交通實為未來國家發展之重要關鍵,海疆之固保與國家安全有著不可分割之關連,因此於民國35年6月16日於上海高昌廟成立海軍軍官學校,作為培育海軍人材之最高學府,但隨後因戰亂幾經搬遷,輾轉由青島、廈門最後至高雄左營現址,六十年來已培育出一萬餘位獻身海軍建設與國家科技發展的優秀人才。